您现在的位置:

养生禁忌 >> 正文 >

甘姜苓术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应用导读】北京军海癫痫病医院

寒湿证以口腻,口淡,头昏不清,头蒙,肢体不温,舌质淡,苔白腻为主要表现,辨治寒湿证的表现不一定都具备,只要具备其中症状2个或2个以上,即可辨为寒湿证。

【方药解读】

甘姜苓术汤是辨治寒湿证的基础代表方,由甘草、白术各二两(各6g),干姜、茯苓各四两(各12g)所组成,方以温化寒湿为主。

运用甘姜苓术汤,若是辨治寒湿证,最好用甘姜苓术汤原方用量比例;若辨治以寒为主,可依病变酌情调整干姜用量;若辨治以湿为主,可依病变酌情调整茯苓用量;若是辨治夹气虚,可酌情调整白术用量;若是辨治相兼杂病,合方运用则是最佳选择。

1.药用个性

(1)白术味苦、甘,性温。苦温健脾燥湿,甘温健脾益气。

(2)茯苓味淡、甘,性平。淡平渗利,甘平益气。

(3)干姜味辛,性热。辛以宣散,辛热相济旨在散寒化湿。(4)甘草味甘,性平。补益中气。

2.药用配伍

(1)白术与茯苓:健脾益气,既燥湿又利湿。

(2)白术与干姜:温暖脾胃,温化寒湿。

(3)白术与甘草:健脾益气燥湿。

(4)甘草与干姜:益气温阳,散寒化湿。

【合方思路】

1.寒湿证与脾胃病证

(1)寒湿证与脾胃寒热夹杂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吃癫痫药能否治好癫痫病湿证伴有脾胃寒热夹杂证如胃痛、或胃满,不思饮食,喜温怕冷,口渴,喜饮热水,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脾胃寒热夹杂证,可选用半夏泻心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半夏泻心汤清热散寒补虚,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黄芩9g,黄连3g,半夏12g,人参9g,大枣12枚,炙甘草9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

(2)寒湿证与脾胃气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脾胃气虚证如胃痛,不思饮食,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脾胃气虚证,可选用黄芪建中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黄芪建中汤补益脾胃,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桂枝9g,白芍18g,生姜9g,大枣12枚,胶饴70ml,黄芪5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炙甘草6g。

2.寒湿证与心病证

(1)寒湿证与心阳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心阳虚证如心悸,或心痛,倦怠乏力,怕冷,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心阳虚证,可选用桂枝加附子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桂枝加附子汤温补心阳,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桂枝9g,白芍9g,生姜9g,大枣12g,附子5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炙甘草6g。

(2)寒湿证与心血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心血虚证如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目眩,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心血虚证,可选用酸枣仁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酸枣仁汤养血安神,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酸枣仁48g,知母6g,川芎6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炙甘草6g。

3.寒湿证与肝病证

(1)寒湿证与肝气郁滞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肝气郁滞证如胸胁胀痛,情绪低落,不欲言语。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肝气郁滞证,可选用四逆散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四逆散理气解郁,调理气机,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炙甘草12g。

(2)寒湿证与肝寒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肝寒证如胁痛,头痛,烦躁,失眠,手足不温,倦怠乏力,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肝寒证,可选用吴茱萸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吴茱萸汤温肝散寒,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吴茱萸24g,人参9g,生姜18g,大枣12枚,甘草9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

(3)寒湿证与肝血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肝血虚证如胁痛,头晕目眩,面色不荣,失眠,多梦,健忘,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肝血虚证,可选用胶艾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胶艾汤补血养血,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川芎6g,阿胶6g,艾叶9g,当归9g,白芍12g,干地黄18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炙甘草9g。

4.寒湿证与肺病证

(1)寒湿证与肺寒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肺寒证如咳嗽,或气喘,痰稀色白,怕冷,倦怠乏力,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肺寒证,可选用小青龙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小青龙汤温肺散寒,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麻黄9g,桂枝9g,细辛9g,干姜12g,半夏12g,五味子12g,白芍9g,炙甘草幼儿癫痫长大会痊愈吗9g,白术6g,茯苓12g。

(2)寒湿证与肺气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伴有肺气虚证如咳嗽,或气喘,痰多色白,倦怠乏力,脉弱。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肺气虚证,可选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和苓桂术甘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和苓桂术甘汤合方补益宣降肺气,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桂枝9g,生姜9g,白芍9g,大枣12枚,厚朴6g,杏仁10g,茯苓12g,白术6g,干姜12g,炙甘草6g。

(3)寒湿证与肺气阴两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是寒湿证伴有肺气阴两虚证如咳嗽,或气喘,倦怠乏力,潮热,盗汗。对此既要治寒湿证又要治肺气阴两虚证,可选用麦门冬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方以麦门冬汤益气养阴,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

合方组成:麦冬168g,半夏24g,人参9g,粳米9g,大枣12枚,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炙甘草6g。

【验案体会】

1.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邱某,女,12岁,郑州人,有3年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经检查未发现致病原因,虽服用中西药,但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表现,近因下肢紫癜加重前来诊治。刻诊:下肢紫癜有的连成片状,手足不温,头晕目眩,指甲不荣,倦怠乏力,口腻不渴,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弱。辨为寒湿证与肝血虚证,治当温阳化湿,补血养血,给予胶艾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加味。方取川芎12g,阿胶12g,艾叶20g,当归20g,白芍24g,生地黄36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红参10g,棕榈20g,炙甘草10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分3服;二诊:紫癜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紫癜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头晕目眩止,以前方6剂;五诊:口腻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六诊:紫癜基本消退,以前方治疗4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用方体会:根据手足不温、口腻不渴辨为寒湿,再根据头晕目眩、指甲不荣辨为肝血虚,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寒湿证与肝血虚证;方以胶艾汤补血养血,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加红参益气生血,棕榈收敛止血。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2.间质性肺疾病

蔡某,男,39岁,漯河人,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年前经检查又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咳嗽,气喘,动则加重,胸闷,痰多色白,倦怠乏力,下肢不温沉重,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弱。辨为寒湿证与肺寒证,治当温化寒湿,宣降肺气,给予小青龙汤与甘姜苓术汤合方加味。方取麻黄10g,桂枝10g,细辛10g,姜半夏12g,五味子12g,白芍10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红参15g,白芥子12g,厚朴12g,炙甘草9g。12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分3服;二诊:胸闷减轻,痰量减少,以前方12剂;三诊:倦怠乏力好转,手足转温,以前方12剂;四诊:咳嗽止,仍有气喘,去厚朴,加蛤蚧1对,以前方12剂;五诊:咳喘明显缓解,以前方12剂。六诊:诸症趋于缓解,以前方治疗12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咳喘、痰多色白辨为寒,再根据下肢沉重不温辨为寒湿,因胸闷、苔腻辨为痰郁,又因倦怠乏力辨为夹气虚,以此辨为寒湿证与肺寒证;方以小青龙汤温肺散寒,以甘姜苓术汤温化寒湿,加人参、蛤蚧补益肺气,白芥子降肺止逆,温化寒湿,厚朴芳香下气化湿。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 http://caipu.tpaae.com  桔梗养生网    版权所有